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,税率、扣除与计算方法全解读
说到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,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小难题。不过别担心,今天我就要来给你详细解析一下这个让人头大的问题,让你轻松搞懂个税怎么交!
个税,你了解多少?

首先,你得知道个税的起征点。从2023年开始,个税的起征点已经上调到了每月5000元,也就是说,如果你的月收入低于这个数,那么恭喜你,你可以不用缴纳个税哦!当然,如果你的收入超过了这个起征点,那么就得乖乖地交个税了。
个税,怎么算?

接下来,我们来聊聊个税的计算方法。简单来说,个税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:
应纳税所得额 = 年度总收入 - 专项扣除 - 起征点 - 其他扣除
这里的“专项扣除”包括了五险一金等,而“其他扣除”则包括了子女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大病医疗、住房贷款利息、住房租金、赡养老人等支出。
个税,税率是多少?

个税的税率可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根据你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决定的。下面这个表格就是2025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,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对号入座:
| 级数 |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| 预扣率(%) | 速算扣除数 |
| --- | --- | --- | --- |
| 1 |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| 3 | 0 |
| 2 |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| 10 | 2520 |
| 3 |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| 20 | 16920 |
| 4 |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| 25 | 31920 |
| 5 |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| 30 | 52920 |
| 6 |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| 35 | 81920 |
| 7 |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| 45 | 181920 |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已经有点头大了?别急,我来给你举个例子。
假设你的月收入是10000元,那么你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:
应纳税所得额 = 10000 - 5000 - 专项扣除 - 其他扣除
如果你的专项扣除和其他扣除总共是2000元,那么你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3000元。根据上面的税率表,你适用的税率是10%,速算扣除数是2520元。那么你的个税就是:
个税 = 3000 × 10% - 2520 = 480 - 2520 = -2040
咦?怎么是负数呢?这是因为你的专项扣除和其他扣除超过了你的应纳税所得额,所以你实际上不需要缴纳个税。
个税,哪些收入需要交?
我们来聊聊哪些收入需要交个税。一般来说,以下这些收入都需要交个税:
- 工资薪金所得
- 劳务报酬所得
- 稿酬所得
-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
- 经营所得
- 利息、股息、红利所得
- 财产租赁所得
- 财产转让所得
- 偶然所得
当然,还有一些特殊情况,比如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、扶贫、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,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,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。
说了这么多,你是不是已经对个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?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轻松搞懂个税怎么交,以后再也不用为个税头疼啦!
版权声明:
本站严格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仅分享已标注来源的公开事实信息,不复制原创内容。
若权利人认为内容侵权,请于30日内联系,我们将立即核实并删除。
网站邮箱;yuzhibolangzi@gmail.com 通知邮箱谢谢!